看到尽头
美国每日新增人数终于掉到10,000以下。加州在六月十五号全面放开。湾区新冠住院人数不到一百,旧金山居民疫苗接种率80%,我所在郡是76%,已经达成群体免疫。一片大好形势下,这周回医院工作,居然还有住院的新冠病人。
一位70多岁的老先生坚决不打疫苗,他的儿女们都早早地打了疫苗,但老先生还是感染上了新冠, 重症, 在ICU 挣扎了两个星期, 最终撒手人寰。老人家此生最后一搏,选了一个错误的敌人。
另一位91岁的老先生,早早的打完两针疫苗,仍然染上新冠死亡。追查传染源,发现他的一个女儿是无症状感染者,可能是这位病人的密切接触者。估计老人免疫功能低下,疫苗效果成疑,又给了家人虚假的安全感。大流行一年了,沒有染病,打了疫苗,反而中招,倒在了黎明前夕。
另一位肾移植术后病人,使用抗免疫排斥药物,应是处于免疫功能低下状况,已经在二月前完成两针疫苗接种,感染新冠肺炎重症。入院后查不到任何抗萨二病毒抗体。使用复活单克隆抗体tocilizumab治疗后, 病情趋于稳定,但住院二周了,脱不了高通量供氧,双肺中下有肺纤维化特有的那种dry crackles , ferritin , CRP, LDH 超高,只好把地塞米松加回到6毫克静脉给药。三天后需氧量降到2升/每分钟,ferritin , CRP, LDH 降了下来,但病人仍不下床活动,不吃东西,一查口咽,是霉菌感染,又上抗霉菌感染治疗。这个病人全家中招,都已经康复,就这老先生还出不了院。而且他只讲西班牙语,每天看他,要用手机视频FaceTime 连接病人女儿,让她当翻译,同时鼓励病人打起精神,努力配合治疗。估计待到口咽霉菌感染控制,住院差不多一月,再查病毒核酸,如果阴性,送去SNF。现在找不到願意接受核酸检测阳性的老人院。如果核酸不能转阴,只有动员家属接病人回家。
看来,老年人,任何原因免疫功能低下的,比如有自身免疫病,癌症,特别是正在化疗的患者,器官移植术后服用抗免疫排斥药物的,打了疫苗,仍然要准备与新冠长期共舞,一有疏忽,后果严重。
疫苗接种方面,两个值得关注。病毒变异方面,最近的资料表明,最令人担心的德尔塔变异仍然没有完全摆脱疫苗控制。而副作用不良反应方面,年轻人接种两剂核糖核酸疫苗后,心肌炎发病率高于常人。据疫苗副作用自报网站VAERS资料,16到24岁年轻人中迄今报告有283例,男性占80。而同龄未接种疫苗的发病10102例。CDC即将为此开会讨论。有文章评论各国疫苗安全性,中国产的几种名列前茅。
口罩,戴与不戴,仍是话题。前段时间加州当局颁布了一项指令, 要求开放以后,室内工作场所,有一个人没有打疫苗,全体工作人员人员需要戴口罩,这一条引发诸多不同意见和争论。现在当局又放松了这项要求。我觉得现在情况已经好到可以让人们自由选择。就我自己而言,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要坚持戴口罩上班和商场购物。
医院和诊所的工作,处理的病种,日渐恢复常态。一家医院里管着十几个病人,三个大胖子,有CT和MRI机器不能承受之重,拿不到现代化的影像诊断,只好猜是什么情况,好像回到三十多年前,在改革开放初期当医生时的状态。等待病情稳定,送出院,在门诊介绍去特殊MRI完成检查。
一女孩来看病,甲亢,不能讲英文,是巴勒斯坦移民。陪同前来当翻译的是一个犹太同龄青年。联想两族人最近大打出手,难以想象。也只有美国,最常看到各种不同意见的人,和平共处,对抗也有个限度。以巴停火了,但这边仍有余波。前几天,支持巴勒斯坦人的湾区人,示威游行,干扰封闭奥克兰港一码头,让一从以色列来的货轮不能卸载。
鸡蛋壳薄如糠糟,自然不应碰强墙。
弱蛋从来难占理,我愿与蛋同惆怅。
美国工作场所,如果不想给自己找麻烦,绝对不能有种族,性别,年龄歧视的话语,那种打广告某一职位只招某些年龄的广告,一定是想自找麻烦的。看病时,更是不能扯到太政治的话题。
但偶尔也例外,上周一病人来,从劝打疫苗,不经意话题扯到新冠之初,他相信实验室泄漏一说,更认为新冠没有压制在最初阶段是人为事故。这种人在美国不少,碰上了,让人纠结,但纠结归纠结,还得正面应对。现在,美国疫情终于看到了尽头,搞定之后,新冠话题不会消失,反而更有精神余力来淡论。
新冠初始,为什么没有控制住?这个事,是科学问题,但不止是科学问题,必须正面应对。传染病疫情公开透明是防疫成功关键,大流行才会真正走到尽头。
至今美国接种疫苗第一剂人数为1.75亿,接种疫苗第二剂人数为1.47亿。疫苗发放量3,77亿。
作者简介:张文刚, 医学博士1978至1985重庆医学院医疗系学习,硕士。1985-19
(原创)美国希望之光医疗特邀张文刚医学博士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全球顶级医生协会(Global Top Doctors Association)是美国加州政府正式注册的联邦政府批准的一个非营利性,非宗教,非政治性国际社会组织,总部位于洛杉矶。全球顶级医生协会为中西方医学和精神专业人士的科学研究创造更有利的环境,为他们提供机会在社区,全国以及全球服务人群,满足民众的身体与精神健康需求。